畢竟,轉機跟奇蹟是截然不同的。
它們能多大程度上是「外交」,也頗值得懷疑。很多我們習以為常,以為「自古以來」的概念,諸如春節、新年、XX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中華民族等都是主要靠民國時期的宣傳和塑造,而在人們腦海中生根的。
就送給蘇聯的熊貓而言,中國在動物交換上欠蘇聯太多。中國熊貓外交史(一):熊貓真的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國寶嗎? 中國熊貓外交史(二):中國人認為熊貓「可愛」,是「出口轉内銷」的結果 熊貓外交一般被公眾以為是中共的創舉,其實中華民國才是熊貓外交的創始人。當時,至少有六、七個影響力很大的民間援華組織,它們大多受美國政府資助。每一次贈送熊貓前,中國都在國内大加宣傳,這在國民中大大增強了「熊貓是中國國寶」的認識。可見,這些形象和認識都不是天然的,而是後天逐步塑造出來的。
同時,「熊貓外交」在西方也加固了熊貓作為「可愛的中國友誼大使」的形象。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國家名義送出熊貓。而毅力號亦設置了一小型直昇機(圖十一),可協助其火星的探索任務。
NASA/JPL-Caltech史匹哲紅外線望遠鏡退役(圖八)2020年,另一件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韋伯宇宙望遠鏡經過近十年的研發,終於成功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可接疊18塊組成的蜂巢式的大型鏡片亦已經完成組裝,它將會在2021年升空,將會比以往任何一支的宇宙望遠鏡的威力更強大。美國在2020年,已完成「獵戶號」(Orion)載人飛船的嚴格測試(圖二),並組裝新型的火箭,為登月作第一階段的準備。這是首次利用商營公司運載美國太空人的任務。此外,由美國為首的2024年「阿提密斯」(Artemis)登月計劃(圖一)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到了2020年,另一個新型的太陽探測器亦接著升空。NASA/JPL-Caltech在毅力號火星車上有幾片晶片,內存有來自全球10,932,295個人的名字,是毅力號升空前的一個網上活動,毅力號帶你的名字一起前往火星(圖十)NASA/JPL-Caltech毅力號與火星直昇機(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圖十一)6)探索太陽的新一頁隨著美國在2018年發射了一個非常接近太陽的柏克太陽探測器(Parkes Solar Probe)(圖十二)之後,在2019年12月,科學家發表了論文,令我們對於太陽周圍的空間及太陽風等等,有了新的認識。
在2020年,科學家利用史匹哲的數據及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的數據,亦證實了有一個行星圍繞著一顆白矮星旋轉。2020年12月,測試機長50米的星艦原型SN8,在降落時因為未能成功減速而墜毀爆炸。同樣在2020年7月,美國則發射「毅力號」新一代火星車前往火星(圖十),火星車除了可以收集岩石和土壤樣本,並能夠測試火星大氣層中產生氧氣的方法,毅力號將會帶著火星土壤樣本,未來會把樣本交給另一個任務的飛行器,並帶回地球。Nomadd/NASASpaceFlight.comSpaceX 星艦(圖四)3)美國商營公司協助美國太空人上太空站說到美國商營公司,美國太空總署已經與三間商營公司合作發展登月計劃,包括Blue Origin Federation、Dynetics及SpaceX。
毅力號將會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在2020年初,火箭的核心在斯坦尼斯太空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進行測試(圖三),其後完成了一系列的結構測試,美國太空總署在今年更額外訂購了18個火箭發動機及推進器,這些組件亦將會是未來幾年,製造阿提密斯第二及第三階段的火箭的重要零件。NASA2020年1月初,SLS火箭的核心運往測試場地(圖三)在2020年,各國總共發射了112支運載火箭,美國佔44次、中國39次、俄羅斯16次、歐洲5次、日本4次、印度和伊朗各2次及以色列1次。今次,美國將帶領多個參與的國家一同在月球的南極建造基地,期望可以在月球上取得水源,並為前往火星作準備。
SpaceXSpaceX Crew-1任務(圖六)4)正進行歷史交替的宇宙望遠鏡2020年,紀念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運作30周年(圖七)。此外,美國商營公司SpaceX亦製造了巨型的星艦(Starship),預計可同時搭載超過100人。
對上一次帶回月球樣本已經是40多年的美、蘇探月計劃。它們將會協助美國建造來往月球的火箭、月球門戶(圍繞月球的中轉太空站 Lunar Gateway)、降落器及月面設施等等。
雖然科技仍未完全成熟,但是這類大型的運載飛船也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國家或公司去研發。NASA/Chris Gunn韋伯宇宙望遠鏡完成鏡片的組裝(圖九)5)新一代火星車前往火星2020年,各國除了登月計劃之外,陸續發射探測火星的任務他們不時地告訴我童年的經歷和華人在當地發展的歷史。翌年,小學也收了,許多華中校友及教師最終只能以補習班及家教性質傳承華文。從1921年創辦至1965年停辦的期間,華中培養了一批批的知名運動員、政治家、企業家、外交官等人才,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王漢斌、緬華知名僑領李伯炎(1930年代以國民黨籍參與國大競選)、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校董郭忠信、緬甸《新仰光報》與香港《鏡報》創辦人徐四民、《漢緬大詞典》主編王子崇、《緬漢詞典》主編施振才、田徑運動員李遇蘭以及緬甸乒乓球國選徐季英、徐小英、徐新英、康寧英等人。駐緬英軍將華中校舍用作屯糧庫。
華中也經歷了中國內戰的延續、國共兩黨在海外僑社競逐影響力。海鷗翱翔、星火燦爛,緬甸華僑中學(以下簡稱「華中」)校友們也迎來2021年的一百週年校慶,有的為母校一百週年紀念特刊《百年華中情》投稿,有的已經開始編排文藝節目,並聯繫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校友。
1948年,中國大陸發生反饑餓反內戰的學生活動,不少左傾緬甸華僑和華中學生響應支援,引起當地國民黨勢力不滿,60餘名教師遭到解聘,華中校董會決定不舉行期考提前放假,一群師生遂組織護校委員會發起護校運動。1960年代,東南亞經歷恐共風潮,加上執政者有意藉操作族群議題轉移經濟問題,各地發生排華事件。
1965年時,緬甸政府宣佈將全緬私立中學收歸國有,華中也被宣告結束華文教育,之後成了仰光大學分校。圖片提供:楊勝富 1939年緬甸華中畢業特刊上,蔣宋美齡與白崇禧的親筆題詞。
我外婆出生於1948年,是緬南有機會上華文中學的最後一代。華中後來也有很多校友回國參加抗日戰爭,校園內還建了座遠征軍紀念亭。就在這兒,緬甸華僑歡迎諾貝爾獎得主印度詩聖泰戈爾、追悼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華中校園曾是緬華社會裡最適合舉辦大型活動的場地,因為她的校園面積廣、校內設施完善、在社會上影響力大、且師生志願服務者眾多。
聽多了,就發現華中在緬華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地位不可磨滅。校園滿目瘡痍,僅留鐘樓未能焚毀。
當時因為我還小,我沒完全了解他們的談話,但我感受到他們對培養他們的母校、他們成長的校園的感情相當深厚。此外,緬華主要僑團也在華中舉辦年度「春節文娛廣場」,包含大型文化、體育、商業面向,真像極了近幾年以來在仰光舉行的「錦繡唐人街」春節活動。
因為當地華僑在抗戰做出不少貢獻,孫科(孫中山長子)、蔣宋美齡、林森、李宗仁、居正、白崇禧、陳誠、葉楚倫、王籠惠、陳立夫、龍雲、陳樹人等14名民國政要還為華中1939年度畢業特刊親筆題詞。她經歷了大時代的風起雲湧,走過英國殖民、日本入侵南洋、南洋機工奔赴中國戰場馳騁滇緬公路、遠征軍入緬、中國內戰和國共兩黨在海外僑社競逐影響力、以及親身成為緬甸排華史的一章。
仰光大學和緬甸電影界用各自的方式慶祝屬於自己的一百週年。為求生存,與人相處不說華語較為安全。1967年6月,華僑學生被限制不能戴毛澤東像章,引發爭議,並在後來爆發緬人襲擊華中、南中校園與中國駐緬使館,並攻擊華僑的「626事件」。由於復課一時無望,護校委員會解散,部分老師決定籌建新校南中。
從新舊版校歌,也可以看出意識形態的轉變。小時候,白天我常在外婆家,看見外婆三不五時有客人來訪問,有的來排練節目,有的來喝茶聊天,我看著他們為一年一度的新春聯歡晚會做些準備。
圖片提供:楊勝富 1962年,華中腰鼓隊參加緬甸獨立節遊行。不久,校董會聘請戰前就在華中執教的李國華女士出面主持校務,她一上任就立刻聘回大部分舊老師,復校開課,並不失時機巧妙地把華中師生分派在本校和新創辦的南中。
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學校不願被日方統治,決定停辦。英軍撤離時,因形勢危急,放火燒毀校內建築。
本文由虚应故事网保山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虚应故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板块工作有力有效”